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公开了一种通过向高压膨胀管内注浆使其膨胀和钻孔孔壁紧密贴合,对钻孔进行封堵的止浆塞。包括用于注浆的注浆管、用于固定注浆管的固定筒以及置于固定筒上的高压膨胀管,其特征是,所述注浆管和固定筒相连通,所述高压膨胀管和固定筒相连通,所述固定筒一端为闭合结构,所述固定筒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且靠近固定筒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二固定腔,靠近固定筒另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一固定腔,所述第二固定腔的内径大于第一固定腔的内径,压板可滑动的置于第二固定腔内,所述压板侧面和第二固定腔内壁相贴合。
1.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包括用于注浆的注浆管、用于固定注浆管的固定筒以及置于固定筒上的高压膨胀管,所述注浆管和固定筒相连通,所述高压膨胀管和固定筒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筒一端为闭合结构,所述固定筒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且靠近固定筒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二固定腔,靠近固定筒另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一固定腔,压板可滑动的置于第二固定腔内,刚性弹簧一端和压板中部相连接,另一端和固定筒一端内壁相连接,第二固定腔侧壁沿周向等距开有多个进浆孔,第二固定腔侧壁沿周向等距开有多个出浆孔,第一固定腔内壁开有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所述注浆管一端可拆卸的置于第一固定腔内,另一端穿出固定筒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筒外,注浆管外壁置有充气管,充气囊置于注浆管外壁上,且和充气管相连通,注浆管上置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多个所述高压膨胀管沿周向等距置于第二固定腔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多个所述高压膨胀管和多个进浆孔一一对应,所述高压膨胀管横截面为扇形结构,所述高压膨胀管两端为闭合结构,所述高压膨胀管和第二固定腔外壁相连接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腔通过进浆孔和高压膨胀管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所述压板侧面和第二固定腔内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固定腔的内径大于第一固定腔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所述出浆孔靠近高压膨胀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槽为环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其特征是所述充气囊为环形结构,所述充气囊位于限位槽内。
[000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涉及一种在对采空区进行注浆填充时使用的膨胀型止浆塞,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
[0002]在对矿山采空区进行注浆填充处理时,为避免钻孔内浆液回流,而影响到充填治理效果,需要用止浆塞装置进行密封施工,现有的止浆塞多为锥形结构,使用时套装在注浆锚索上,和锚索一起放入钻好的孔洞中进行封堵,但是这种结构的止浆塞和孔壁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在放入钻孔内后和孔壁的接触面积固定,有可能会出现因钻孔内径大小不规则无法填实空隙等现象,出现漏浆、封堵不严等问题,影响止浆效果。
[0003]公开号CN205743830U公开了一种止浆塞,包括止浆塞上部和止浆塞下部,所述止浆塞上部为倒锥形结构,所述止浆塞下部为圆柱结构,所述止浆塞上部中心和止浆塞下部中心均设置锚索中心孔,所述锚索中心孔孔径小于锚索直径,所述止浆塞下部的内径大于止浆塞上部底面直径且小于止浆塞上部顶面直径,所述止浆塞上部顶面直径小于孔洞直径,该止浆塞为锥形结构,和孔壁的接触面积较小,且放入钻孔内后和孔壁的接触面积固定,有可能会出现因钻孔内径大小不规则无法填实空隙等现象,出现漏浆、封堵不严等问题,影响止浆效果。
[0004]为了改善上面讲述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提供了一种通过向高压膨胀管内注浆使其膨胀和钻孔孔壁紧密贴合,对钻孔进行封堵的止浆塞。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包括用于注浆的注浆管、用于固定注浆管的固定筒以及置于固定筒上的高压膨胀管,
[0007]所述固定筒一端为闭合结构,所述固定筒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且靠近固定筒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二固定腔,靠近固定筒另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一固定腔,
[0011]刚性弹簧一端和压板中部相连接,另一端和固定筒一端内壁相连接,第二固定腔侧壁沿周向等距开有多个进浆孔,
[0013]优选的,所述多个高压膨胀管和多个进浆孔一一对应,所述高压膨胀管横截面为扇形结构,所述高压膨胀管两端为闭合结构,所述高压膨胀管和第二固定腔外壁相连接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腔通过进浆孔和高压膨胀管相连通,
[0018]所述注浆管一端可拆卸的置于第一固定腔内,另一端穿出固定筒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筒外,注浆管外壁置有充气管,充气囊置于注浆管外壁上,且和充气管相连通,
[0022]一、可以通过高压膨胀管的膨胀对钻孔进行封堵,增大和孔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封堵效果。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的立体结构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其中为,高压膨胀管1 ,固定筒2,注浆管3,充气管4,充气囊5,限位槽6,压板7,刚性弹簧8,出浆孔9,进浆孔10,单向阀11,第二固定腔12,第一固定腔13
[0029]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空区注浆填充的止浆塞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用于注浆的注浆管3、用于固定注浆管3的固定筒2以及置于固定筒2上的高压膨胀管1 ,所述注浆管3和固定筒2相连通,所述高压膨胀管1和固定筒2相连通,
[0030] 所述固定筒2一端为闭合结构,所述固定筒2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且靠近固定筒2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二固定腔12,靠近固定筒2另一端的为一部分,为第一固定腔13,
[0031]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腔12的内径大于第一固定腔13的内径,
[0034] 刚性弹簧8一端和压板7中部相连接,另一端和固定筒2一端内壁相连接,第二固定腔12侧壁沿周向等距开有多个进浆孔10,多个高压膨胀管1沿周向等距置于第二固定腔12外壁上,
[0035] 优选的,所述多个高压膨胀管1和多个进浆孔10一一对应,所述高压膨胀管1横截面为扇形结构,所述高压膨胀管1两端为闭合结构,所述高压膨胀管1和第二固定腔12外壁相连接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腔12通过进浆孔10和高压膨胀管1相连通,
[0040] 所述注浆管3一端可拆卸的置于第一固定腔13内,另一端穿出固定筒2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筒2外,注浆管3外壁置有充气管4,充气囊5置于注浆管3外壁上,且和充气管4相连通,
[0041] 优选的,所述充气囊5为环形结构,所述充气囊5位于限位槽6内,
[0043]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2由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制成,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制成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含Cr量在18,,
28,,含Ni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Ti、Nb、N等合金元素,该钢类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索体不锈钢相比,塑、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明显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塔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酎氯化物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拥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0044] 使用时,初始情况下,压板7到固定筒2一端的距离大于出浆孔9到固定筒2一端的距离,相邻两个高压膨胀管1之间有微小空隙,通过充气管4向充气囊5内充气,使充气囊5膨胀充满限位槽6对注浆管3做固定,然后将止浆塞放入钻孔内,向注浆管3内注浆,浆液通过注浆管3上的单向阀11进入第二固定腔12内,由于压板7和第二固定腔12内壁相贴合,在刚性弹簧8的支撑力的作用下,浆液无法通过压板7达到出浆孔9处,浆液通过进浆孔10进入高压膨胀管1内,使高压膨胀管1膨胀贴紧钻孔孔壁,同时相邻两个高压膨胀管1之间也紧密贴合,对钻孔进行封堵,在高压膨胀管1内充满浆液后,第二固定腔12内的浆液克服刚性弹簧8的支撑力推动压板7向固定筒2一端滑动,在将压板7推至出浆孔9下方后,浆液从出浆孔9流出进入钻孔内进行注浆填充,
[0045] 所述第二固定腔12的内径大于第一固定腔13的内径的设计,能够对从注浆管3进入第二固定腔12的浆液进行缓冲,防止其直接冲击压板7而使其无法对出浆孔9进行封堵,进而使浆液直接从出浆孔9流出而无法使高压膨胀管1膨胀,
[0046] 所述单向阀11配合注浆管3将浆液,能够使浆液通过第二固定腔12内的进浆孔10进入高压膨胀管1内,使高压膨胀管1膨胀对钻孔进行封堵,
[0047] 所述刚性弹簧8配合压板7,能够在浆液进入高压膨胀管1内,使高压膨胀管1膨胀对钻孔进行封堵后再通过出浆孔9进入钻孔内进行注浆,
[0048] 达到通过向高压膨胀管1内注浆使其膨胀和钻孔孔壁紧密贴合,对钻孔进行封堵的目的。
[0049]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置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折边连接、铆钉连接、销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或者一体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详细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0] 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申请人为了节约篇幅,并没有增加另外实施例,但这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